“刚在‘零碳村居’花50元买了碳票,既是旅行纪念,也算为环保出一份力。”8月29日,来自张家界的游客李再欢在十八洞村参观时河南配资公司,现场认购了一份“湘林碳票”。
如今,“精准扶贫”的首倡地,正成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样本。一片片山林如何变成可交易的碳票?生态效益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?近日,记者走进花垣县十八洞村,探访当地依托“湘林碳票”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径的故事。
游客在“零碳村居”参观(本组图片均由林彬、杨泽江拍摄)
在十八洞村梨子寨,“零碳村居”展馆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。这里不仅展示村庄生态保护成果,还设有碳票认购平台。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按10元/100千克的价格购买碳排量,约可抵消一个人7天的碳足迹。价格亲民、意义独特,使得碳票认购受到游客欢迎。张家界游客唐凤表示:“这里青山绿水,环境优美,还能通过购买碳票参与环保,很有意义。”
展开剩余57%扫描购碳票
所谓“湘林碳票”,并非实际货币,而是森林碳汇收益权的凭证。它经林业部门核定签发,记录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,可用于交易、质押或兑现。通过科学测算,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量化为资产,进入市场流通,企业或个人可购买以抵消自身碳排放。
购买碳票后可获得碳中和证书
十八洞村森林覆盖率极高,过去这些生态资源多处于“沉睡”状态。随着湖南省推出“湘林碳票”机制,该村积极抓住机遇,将碳票收益全部投入森林保护、零碳项目研发等,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
“没想到每天呼吸的新鲜空气、看到的绿水青山,不仅能自己享受,还能变成钱造福大家。”十八洞村讲解员石梭丽感慨道。
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龙科介绍,村中秉承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道路,借助“零碳村居”和“湘林碳票”,将山泉水、山茶油等特产打造为零碳产品,既满足游客低碳消费需求,又壮大村集体经济,切实增加村民收入。
十八洞村
花垣县作为湖南省林业重点县和“湘林碳票”应用先行区,林地面积达103.5万亩。今年4月,省林业局签发首批“湘林碳票”,十八洞村565.37公顷林地的39850吨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获认证,获得湘西州首张“湘林碳票”。此外,花垣县积极探索“碳汇+金融”模式,十八洞村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“湘林碳票”质押河南配资公司,获得银行千万元贷款,用于绿色发展和零碳产品研发。
发布于:山西省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